偶這兩日的休閒娛樂是 follow【靠北蘇綑】,留言區一片歡樂。撇開反串文,某幾篇文章論述並非站不住腳,可以理解發文者的不悅。但我認為發文者的不悅,是來自於他們對紓困金的不了解。
因我這兩個月以來有參與到美國紓困工作,在不違反職業道德的前提下,我儘量把話說清楚。眾卿愛聽就聽,聽不懂我也沒辦法。文內會有部分真靠北蘇綑。
紓困金的用意是救助因疫情關係,個人經濟受到影響的民眾。它的本質不是社會福利,救急不救窮。只救疫情受害者,不救長期貧窮者。弱勢族群有其它補助金可申請,台灣政府這波也有額外給 $1500 元給予弱勢家庭(四月至六月都會領到)。
納稅人繳稅給政府,政府有把關的責任與義務。無保工作者紓困 1 萬元被罵到翻,被認為申請門檻太過嚴苛這筆錢看得到卻吃不到。我爬完各種申請者的抱怨,他們有個共同點:收入都是現金。
那問題來了,你們有如實報稅嗎?在工地工作、夜市擺攤、算命師等等,是領現金的工作。我相信他們有受到疫情衝擊收入減少,需要被紓困。But,平日沒有盡到繳稅的公民義務,憑什麼期望政府無差別照顧?這對其他勞動者公平嗎?
這邊我要插播一則靠北內容 —— 政府如果認知到把關困難,那麼從一開始就不該出現這 1 萬元紓困金。設立申請門檻是正確的,但完成作業需要各項證明。現金工本就是檯面下的事情,是要他們去哪裡生出證明來?說要照顧賣玉蘭花者,但那是流動性質的工作,你如何判斷他是從業人員?無法判斷的事情,便無法公正辦理,被砲也是自找的。
小夥伴一定會問:那底層勞動者怎麼辦?我的回答很簡單:讓民間機構負責去接住他們。政府需對每一位公民負責,還需平衡各種反對聲,儘量做到公平對待。民間機構卻可以各司其職,協助不同族群度過難關。他們的把關伸縮性也較自由,可依據工作人員的個人經驗去判斷誰是真弱勢,誰是來撈錢的。
兩星期前我家快沒糧了,老公歡啊歡,我帶著他冒著生命危險來到紐約的法拉盛買菜及外帶食物。自從我失去法拉盛爸爸後,每每來到法拉盛都很哀傷,懷念他的 666。
我們見到人群大排長龍,一問之下得知他們是在排食物銀行領取價值美金 $20 元的食物。圖中的隊伍僅是十分之一,路人大媽告訴我她上回排隊三小時才領到食物。我瞧了瞧已領到食物的民眾菜籃,大多是蘋果、馬鈴薯、麵包。
這家食物銀行是非營利組織,從前來領食物的都是單親媽媽,如今出現了許多剛失去工作的男性。他們沒有錢養家買菜,為了家人必須來排隊領食物。隊伍中的許多人我憑著工作經驗看得出來,平日做的是現金工,可能還不具備合法身份。他們領不到政府給的紓困金和失業補助金,所以他們來排隊。
食物銀行不拒絕任何人,你只要是個人類都能排隊領食物。現場志工們戴著口罩,小心翼翼地協助每個人。這就是美國民間機構的力量,短時間內整合了人力和物資。紐約富人多,窮人也多,在困境時都是靠著民眾的力量支撐著。
美國政府長期扶植民間機構,社會整體上很鼓勵民眾從事非營利組織工作,從學校到企業常帶頭做公益。這部分是台灣所欠缺的,政府攬了太多活在自己身上,會變成做什麼都是錯的。把關太嚴,不懂百姓疾苦;把關不嚴,不盡責。
我近期服務了一名個案,他被疫情害得家破人亡,我不誇張。在業界小夥伴的熱心協助下,他的問題暫時得到了解決。他沒有埋怨政府,因為他知道政府沒辦法為了他破例。政府負責的是整體,不是個別處理。這一切終究還是要回到我們自己身上,由我們互相協助。
川普廣發支票後,我有數名粉蝨私訊詢問我該捐給哪家機構,我一致推薦「Meals on Wheels America」。歷史悠久、財報清楚、遍佈全美,我認識的一位老太太是由他們送餐度過這次難關。
在罵政府無能之前,先問問自己在疫情中扮演了什麼角色。
"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,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." —— John F. Kennedy